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网站 作者:向日葵儿童网站 责任编辑:admin 时间:2020-09-15

一.概述

1.总述
●概述: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不成熟前体T或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
●表现: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前纵膈肿物,出现轻重不等的气道压迫症状,B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发病无明显性别特征。
●治疗: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以多药物联合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主要为NHL-BFM-90/95方案,仅高危组需要局部放疗。
●预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约为75%~90%。
2.疾病定义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 LBL)是一组起源于不成熟前体T或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具有相似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基因型、细胞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因此,当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二者同归于前体淋巴细胞肿瘤。如果这类疾病临床上以肿瘤性病灶起病,而没有骨髓及外周血浸润,或者骨髓中肿瘤性淋巴母细胞小于25%时,诊断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否则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流行病学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约占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5%~40%,其中约70%~80%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这类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好发于年长儿童,中位发病年龄为9-12岁。男性见多,男女比例之比约为(2.5~3):1。另一类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发病年龄较小,中位年龄小于6岁。
4.疾病类型
1)疾病分型
按照免疫表型可分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和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属于T细胞肿瘤。在T细胞肿瘤中,有85%~90%表现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少数表现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属于B细胞肿瘤。与T细胞肿瘤相反,B淋巴细胞构成的肿瘤中,85%以上表现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只有10%~20%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2)疾病分期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分期主要参考修订国际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期系统(IPNHLSS):
●Ⅰ期
单个肿瘤(淋巴结、结外骨或皮肤肿瘤),但纵膈及腹部肿块除外。
●Ⅱ期
单个结外肿瘤伴区域淋巴结侵犯;
膈肌同侧≥2个淋巴结区域侵犯;
原发于胃肠道肿瘤(常在回盲部)±相关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肿瘤完全切除;
如果伴随恶性腹水或肿瘤扩散到邻近器官应定为Ⅲ期。
●Ⅲ期
膈肌上和/或膈肌下≥2个结外肿瘤(包括结外骨或结外皮肤);
膈肌上下≥2个淋巴结区域侵犯;
任何胸腔内肿瘤(纵膈、肺门、肺、胸膜或胸腺);
腹腔内或腹膜后病变,包括肝、肾和/或卵巢,不考虑是否切除;
任何位于脊柱旁或硬脑膜外病变,不考虑其他部位是否有病变;
单个骨病灶同时伴随结外侵犯和/或区域淋巴结侵犯。
●Ⅳ期
任何上述病变伴随中枢神经系统侵犯(Ⅳ期CNS),骨髓侵犯(Ⅳ期BM)或中枢和骨髓侵犯(Ⅳ期BM+CNS)采用常规形态学方法检测。
3)疾病分组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危险度分层尚无统一标准,原则上是综合临床分期、肿瘤细胞遗传学特征以及治疗反应等加以确定。在治疗早期需根据危险因素,确定危险度分组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
●低危组
不具有高危因素的Ⅰ、Ⅱ期病人(存在早期肿瘤自发溶解或巨大瘤块的Ⅱ期病人除外)。
●中危组
不具有高危因素的Ⅲ、Ⅳ期病人。
●高危组
中危组病人诱导Ⅰa(VDLP)第33天疗效评估符合以下任意一点:
○肿瘤缩小<70%。
○骨髓淋巴瘤细胞>5%。
○脑脊液仍找到淋巴瘤细胞。
○肿瘤进展。
或完成诱导方案后,肿瘤活性残留或进展。

二.病因

1.总述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与多种基因异常有关,包括抗原受体基因、染色体异常、抑癌基因失活以及癌基因的激活等,目前具体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
2.基本病因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主要病因是染色体异常和基因重排,导致与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的基因功能出现异常,细胞不受控地分裂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三.症状

1.总述
大部分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主要症状为前纵隔肿物导致的咳嗽、胸闷、气促、呼吸不畅等症状。
2.典型症状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常见症状: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典型临床症状为前纵膈肿物,肿物往往会压迫气道,出现如咳嗽、胸闷、气促、呼吸不畅等症状;纵膈肿物还可能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如果肿物压迫上腔静脉,可能会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颈面部和上肢水肿,即“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如果肿块侵犯心包,可导致恶性的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往往进展迅速,约90%以上病例就诊时已处于Ⅲ-Ⅳ期。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常见症状: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常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皮肤上的多发性红色结节,骨内肿块等,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纵膈、胸膜肿块,及内肾脏、消化道浸润等。
3.伴随症状
1)高尿酸血症
如果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肿瘤处于快速增殖期,有可能会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表现,即尿酸增高、血钾增高和肾功能下降。有基础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更常出现高尿酸血症和肿瘤溶解综合征。
2)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有时会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增高,可能是由于高肿瘤负荷和广泛肝脏浸润,或与肿瘤的快速增殖有关。

四.就医

1.总述
除依据患者临床特点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患者均需经过受累组织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诊断。所有病人均需通过肿瘤组织或者骨髓病例理活检确诊[6]。
2.就诊科室
儿童血液肿瘤科、儿童肿瘤科、肿瘤科、血液科、儿科
3.诊断依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有关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的规定,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患者需对肿瘤组织或受累骨髓进行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来确诊。
4.相关检查
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完整病史,包括当前主要症状、病史、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长发育史、疫苗接种史等。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全身浅表淋巴结、肝、脾、腹部体征的检查,以及专科查体。
2)病理检查
通常完整切除或切取可疑淋巴结进行活检,如果无法切除或切取样本,也可穿刺活检。
同时进行两个部位的骨穿,对所抽取骨髓样本进行涂片、免疫分型、染色体、基因等检查,也可进行骨髓活检。
病理检查的具体方法包括普通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融合基因定量RT-PCR、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球蛋白重链及T细胞受体(IgH/TCR)检测、二代测序(NGS)等。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白细胞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可能有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当骨髓受累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或减低,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可能伴有贫血和/或血小板减低。
●血生化: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DH)、电解质是必查项目。往往表现为尿酸、乳酸脱氢酶增高,这两项指标对疾病缓解情况及预后有提示作用。
●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项目。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减少,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出血。
●其它项目: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病毒学指标[乙肝病毒、戊肝病毒、梅毒螺旋体、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Torch抗体]、尿常规、便常规、。
4)中枢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甩片找肿瘤细胞等方法,了解肿瘤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有时还可能进行脊髓增强磁共振成像。
5)影像学检查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有条件可以做PET-CT或PET-MRI,也可进行相应的B超检查(颈部、腹部、消化道、睾丸或子宫、卵巢、盆腔、腹股沟、腋下、纵膈、瘤灶部位)。
儿童大约在10岁时胸腺体积达到最大,因此儿童的前纵膈肿块必须与正常胸腺相区分,可能需要通过CT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进行。
5.鉴别诊断
1)与伯基特淋巴瘤相鉴别
组织形态学上,伯基特淋巴瘤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有相似之处,均为中等大小的单形性肿瘤细胞构成,都可出现“星空现象”。但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样本中只是偶见灶性“星空现象”,而伯基特淋巴瘤的“星空现象”常常贯穿于整个肿瘤组织,同时肿瘤细胞表达的分子标记及遗传学特征也有所不同。
2)非淋巴造血系统小细胞性恶性肿瘤
有一些小圆细胞肿瘤,如尤文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未分化癌等,由于在儿童中的发病年龄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类似,且细胞特征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如果当肿瘤分子特征表现为CD99阳性,而LCA、CD3、CD20均阴性时,容易误诊。可通过多种抗原,如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等来进行鉴别。
3)与胸腺瘤相鉴别
由于胸腺瘤一般位于前上纵膈,在病理上也表现为淋巴细胞弥漫性生长,TdT阳性,因此有时可能会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相混淆。但胸腺瘤极少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且组织形态学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不同,可凭此鉴别。
4)与畸胎瘤相鉴别
畸胎瘤可能发生于纵膈内,多发生于前纵膈。如果肿瘤内含有高密度的物质如钙化软骨、骨、齿等组织时,可通过X线检查确定诊断。
5)与其他纵膈肿瘤相鉴别
神经源性肿瘤、纤维瘤、脂肪瘤、淋巴管瘤等发生于纵膈时,均需通过临床表现、肿瘤在纵膈中的位置、影像学特点及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五.治疗

1.总述
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多药物联合化疗,很少放疗。
2.化疗
1)化疗方案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比较推荐的方案是NHL-BFM-90/95方案。该方案治疗时长约2年,根据危险度将疾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
低危组的化疗方案分为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3个阶段。诱导阶段所用方案为诱导方案Ⅰ(VDLP方案+CAM方案),巩固阶段方案为巩固方案M(巯嘌呤+大剂量甲氨蝶呤),维持治疗方案为巯嘌呤+甲氨蝶呤。
中危组的化疗方案分为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再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4个阶段。诱导阶段和再诱导阶段所用方案为诱导方案Ⅰ,巩固阶段方案为巩固方案M,维持治疗方案为巯嘌呤+甲氨蝶呤。
高危组的化疗方案分为诱导治疗、强化巩固治疗、再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4个阶段,在再诱导阶段和维持阶段之间进行选择性局部放疗。诱导阶段和再诱导阶段所用方案为诱导方案Ⅰ,强化巩固阶段方案为强化巩固方案(Block1+Block2+Block3方案),维持治疗方案为巯嘌呤+甲氨蝶呤。有条件的患者,在强化巩固治疗后,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不良反应
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化疗的急性反应取决于使用的具体化疗药物。例如,长春新碱可引起神经毒性,多柔比星有心脏毒性。
此外,骨髓抑制是多药化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急性毒性反应,可通过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或给予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俗称“升白针”)进行治疗。
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免疫抑制会增加感染风险,所以如果发生感染,需要迅速给予适当治疗。
当患者细胞免疫系统受损,并进一步受骨髓抑制的影响时,会更容易感染带状疱疹和水痘。因此,对于化疗前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如果接触水痘感染者后需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果出现水痘或带状疱疹,则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
另外,化疗还可能引发恶心和呕吐。可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止吐药,或预先使用苯二氮卓类来减少这些反应。
3.放疗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敏感,患者通常无需常规放疗,仅高危组患者需根据病情进行选择性局部放疗。
4.造血干细胞移植
如果患者对化疗不敏感,或中期评估有明确残留病灶,或存在预后不良基因,可按高危组方案化疗,然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复发或治疗中进展的病人,如果通过挽救治疗能够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获得移植机会,则需尽快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5.前沿治疗
1)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前沿治疗
i)奈拉滨(Nelarabine,Arranon)
奈拉滨是对T淋巴母细胞的DNA合成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因此可致T淋巴母细胞死亡,是一种有效的T细胞特异性的细胞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难治、复发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治疗,可单药治疗或其他细胞毒药物联用。目前在儿童和成人的研究正在进行中。Ⅰ
ii)达雷木单抗(Daratumumab)
达雷木单抗是针对一种叫CD38的分子的抗体。CD38在化疗前后或在复发后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细胞上表达稳定,可能成为良好的治疗靶点。目前达雷木单抗对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还在探索中。
iii)其他前沿疗法
如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PI3K-mTOR双重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在PTEN缺失的高危组患者中的应用,也在研究治中。此外,鲁索利替尼(ruxolitinib)对糖皮质激素耐药问题的克服也在探索中。
2)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前沿治疗
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单药有效率达70%,如果联合化疗,完全缓解率可达到90%。第二代达沙替尼和尼罗替尼可用于对伊马替尼耐药的病人。达沙替尼和尼罗替尼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特性,疗效优于伊马替尼。
ii)CAR-T疗法
CAR-T疗法可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到底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其完全缓解率可达70%~92%,疗效显著,缓解后可以桥接移植。
iii)其他前沿疗法
双特异性抗体(Blinatumomab)、硼替佐米((Bortezomib)等,对于治疗复发/难治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均有一定疗效。

六.预后

1.总述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约为75%~90%。
2.后遗症
治疗期间的放化疗会增加患者二次肿瘤的发病率,其发生可能在治疗结束后的许多年后。因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需注意复查随访,在一定年龄后需注意癌症筛查。
3.并发症
1)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和/或气道梗阻
大约有10%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气道梗阻(伴或不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对这类患者,应避免全身麻醉手术活检;对伴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应避免上肢输液。可以先通过泼尼松或VP化疗方案来缓解呼吸困难,然后通过侵袭性尽量小的操作来进行病理检查,以便确诊。
2)肿瘤溶解综合征
由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对化疗敏感,因此,当肿瘤高负荷时,在治疗时会有大量肿瘤细胞溶解坏死,引起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及尿酸结晶堵塞肾小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需积极预防和处理。
一般来说,存在高肿瘤负荷的、化疗前已有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少尿水肿的患者为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高危人群,需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复发/转移
大约10%~20%进展期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属于难治或复发病例。缓解后一旦复发,往往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总体生存率为10%~30%。
难治复发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再次诱导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化疗的目标是尽快达到稳定的二次缓解,以便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七.日常

1.总述
遵医嘱完成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干净的生活环境,注意预防感染。结束治疗后应定期复诊,以便监测复发及远期不良反应。
2.复查
停药3个月进行首次复查评估,复查项目骨髓常规、基因检测、微小残留病变(MRD)检测。此外,还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瘤灶评估,包括B超、CT等,以PET-CT最佳。此外还需复查免疫功能及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DH)等。
停药后头2年,每3个月需进行一次复查。停药第3年及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可视情况加做内分泌激素及认知功能等检查。
3.家庭护理
由于治疗中的患者往往免疫力下降,因此要注意预防感染。要注意勤洗手,保持食物和饮水清洁卫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干净,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暂时不要放鲜花、盆花等,垃圾桶要加盖,垃圾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同时,应减少患者与感染患者的接触,也要注意陪护人员的感染情况。如果家中有人感冒,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接触;如果必须接触患者,一定要做好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同时,家长应注意每天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感染或发热迹象,应尽快就医。
4.日常生活管理
1)饮食
无论是治疗中还是治疗结束后,都建议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且均衡的饮食,保障优质蛋白质(如肉、蛋、奶、禽、鱼虾、大豆及大豆制品、藜麦等)的摄入,同时多吃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适量食用乳制品和坚果,以保证其它营养素的摄入。同时应少食精米白面、深加工零食和加工肉瘤,控制油盐。
    此外,治疗期间,患者免疫力会下降,应避免过期、变质、不洁及可能有食品安全问题的食物。具体的饮食建议可咨询所在医院的营养师。
2)运动
需要保障患者的睡眠时间,规律且有质量的睡眠对身体恢复和免疫力都很有帮助。适宜的睡眠环境(通常为光线暗、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可能对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所帮助。
如果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可以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一些活动。适量的运动对防止肌肉萎缩、增强体力和耐力、促进食欲等是有所帮助的。
患者结束治疗后,推荐进行适当的规律运动。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每天30-6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比如快步走、骑自行车、瑜伽、乒乓球等),每周也可以进行适量的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跳绳、有氧操、篮球等)。
3)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重要、最有效手段。
4)情绪心理
    治疗的过程对患者是个很大的挑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对于儿童患者来说,疾病和治疗造成的身体变化和痛苦、治疗期间被隔离而缺少外部同伴接触、学业的落后、担心自己不被同伴接纳等等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家长需要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正视疾病,接纳自己的身体变化,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多鼓励患者维持外部接触、和同学朋友一起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重回校园,尽早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如果患者有心理障碍,可以请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5.日常病情监测
治疗过程中需观察治疗引起的副作用,以及患者并发症和病情的转归,当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的表现时,应及时咨询医生。治疗结束后,需观察迟发并发症、儿童患者生长发育情况、疾病复发情况,并且坚持定期复诊随访。当出现新症状或并发症表现时,应及时咨询医生。
6.特别注意事项
(1)血小板过低时的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血小板过低(一般低于20x109 /L),需要注意避免出血,要远离尖锐、带刺的玩具和物品,同时避免一切冲击力剧烈的运动(如蹦跳、足球、篮球等)。吃东西时注意避免骨头等易戳伤口腔的食物,刷牙时要用软毛刷。同时,对于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剧烈哭闹,以免出现颅内出血。此外,注意保持患者大便通畅,不要自行给患者使用肛门栓剂或者测量肛温,以免引起直肠出血。除非医生建议,否则不要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容易引起出血的药物。有些非处方感冒药中可能会有布洛芬等成分,需要特别注意。
(2)门冬类药物治疗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由于门冬类药物(如门冬酰胺酶)有诱发胰腺炎的可能,因此需要在开始用药前3天到停药后3-5天,限制患者脂肪的摄入。在此期间尤其要注意限制含饱和脂肪较高的畜肉类油脂(猪油、牛油、黄油及肥肉脂肪),选择一些含脂肪较低的食物或补充合适的脂肪。
需要注意的是,低脂膳食不代表无脂饮食,完全无脂肪的饮食会造成必需脂肪酸缺乏,影响患者健康。同时还应注意保证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虾、鸡胸肉、鸡蛋白等)。
(3)保存病例记录
儿童患者有着远期副作用及继发肿瘤的风险,其发作可能是在结束治疗很多年以后,而且这种风险与治疗时的方案和剂量有关。因此,应保留好患者的所有就诊及治疗记录,以便日后复查和就医时作为参考。
7.预防
由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因此尚无相应的预防方法。此外,家长可留意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一经发现,及早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八.参考资料

1.Commander L A, Seif A E, Insogna I G, et al. Salvage therapy with nelarabine, etoposide, and cyclophosphamide in relapsed/refractory paediatric T‐cell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and lymphoma[J].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0, 150(3): 345-351.
2.Burley K, Wolf J, Raffoux E, et al. Long-term survival following post-allograft relapse of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a novel approach using nelarabine and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s[J].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2018, 53(3): 344-346.
3.Lonetti A, Cappellini A, Bertaina A, et al. Improving nelarabine efficacy in 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y targeting aberrant PI3K/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J].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2016, 9(1): 1-16.
4.Paganelli F, Lonetti A, Anselmi L, et al. New advances in targeting aberrant signaling pathways in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 Advances in biological regulation, 2019, 74: 100649.
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2020. 2020:1-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2019年版). 2019.
7.Reiter A, Schrappe M, Ludwig WD, et al.: Intensive ALL-type therapy without local radiotherapy provides a 90% event-free survival for children with T-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 a BFM group report. Blood 95 (2): 416-21, 2000.
8.Burkhardt B, Woessmann W, Zimmermann M, et al.: Impact of cranial radiotherapy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rophylax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negative stage Ⅲ or Ⅳ lymphoblastic lymphoma. J Clin Oncol 24 (3): 491-9, 2006.
9.Termuhlen AM, Smith LM, Perkins SL, et al.: Outcome of newly diagnos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localized lymphoblastic lymphoma treated on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trial A5971: a report from the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Pediatr Blood Cancer 59 (7): 1229-33, 2012.
10.PDQ® Pediatric Treatment Editorial Board. PDQ Childhood Non-Hodgkin Lymphoma Treatment. Bethesda, MD: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Updated <08/07/2020>.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gov/types/lymphoma/hp/child-nhl-treatment-pdq. Accessed <08/14/2020>. [PMID: 26389181]
11.Termuhlen AM, Gross TG. Overview of non-Hodgkin lymphom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UpToDate, Park, JR, Rosmarin, AG (Ed), UpToDate, Waltham, MA, 2020.
12.Heiberg E, Wolverson M K, Sundaram M, et al. Normal thymus: CT characteristics in subjects under age 20[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1982, 138(3): 491-494.
13.Link M P, Shuster J J, Donaldson S S, et 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with early-stage non-Hodgkin's lymphom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7, 337(18): 1259-1266.
14.Burkhardt B, Woessmann W, Zimmermann M, et al. Impact of cranial radiotherapy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rophylax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negative stage Ⅲ or Ⅳ lymphoblastic lymphoma[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6, 24(3): 491-499.
15.Sandlund J T, Pui C H, Zhou Y, et al.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dvanced-stage childhood lymphoblastic lymphoma without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results of St Jude NHL13 study[J]. Leukemia, 2009, 23(6): 1127-1130.
16.Seidemann K, Tiemann M, Schrappe M, et al. Short-pulse B–non-Hodgkin lymphoma–type chemotherapy is efficacious treatment for pediatr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 report of the Berlin-Frankfurt-Münster Group Trial NHL-BFM 90[J]. Blood,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01, 97(12): 3699-3706.
17.Jairam V, Roberts K B, James B Y. Historical trends in the use of radiation therapy for pediatric cancers: 1973-2008[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013, 85(3): e151-e155.
18.Swerdlow S H.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J].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2008, 22008: 439.
19.Reiter A, Schrappe M, Ludwig W D, et al. Intensive ALL-type therapy without local radiotherapy provides a 90% event-free survival for children with T-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 a BFM group report[J]. Blood,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00, 95(2): 416-421.
20.Sandlund J T, Pui C H, Zhou Y, et al.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dvanced-stage childhood lymphoblastic lymphoma without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results of St Jude NHL13 study[J]. Leukemia, 2009, 23(6): 1127-1130.
21.Termuhlen A M, Smith L M, Perkins S L, et al. Outcome of newly diagnos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localized lymphoblastic lymphoma treated on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trial A5971: a report from the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J]. Pediatric blood & cancer, 2012, 59(7): 1229-1233.
22.Termuhlen A M, Smith L M, Perkins S L, et al. Disseminated lymphoblastic lymphom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sults of the COG A 5971 trial: a report from the C hildren's O ncology G roup[J].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3, 162(6): 792-801.
23.Cairo M S, Sposto R, Gerrard M, et al. Advanced stage, increased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primary site, but not adolescent age (≥ 15 year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ature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results of the FAB LMB 96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2, 30(4): 387.

九. 审核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乐萍
专家百度百科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4%B9%90%E8%90%8D

相关文章

张永红团队为儿童淋巴瘤带来新希望

4月22日,张永红团队在《Blood》上发表了最新儿童淋巴瘤临床研究成果。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原因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病因尚未明确,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分子机制与预后相关

儿童霍奇金淋巴瘤能彻底治愈吗

不论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还是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的淋巴瘤,治愈率都非常高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是什么病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侵袭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

什么是伯基特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高发的一类恶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