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社会力量助力改善西部儿童癌症诊疗

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专业的 责任编辑:chenl 时间:2021-08-24

  2021年7月27日,新华社报道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医生王兆建与儿童癌症的故事。

  王兆建医生是拾玉儿童基金会于2020年启动的“医护进修”项目的参与者之一。该项目携手山东省肿瘤医院,支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专业医护人员队伍系统培养,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荣誉感,进而提升西部区域儿童实体肿瘤规范化医疗水平。

  王兆建医生在进修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改变,这对她诊治癌症儿童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看看她的故事。


  来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王兆建在西宁做了22年儿科医生,但她却有十多年没有收治过儿童实体肿瘤患者了。

  青海大部分地区医疗条件落后,也缺少有经验的儿童肿瘤专家。当家里孩子得了癌症,有条件的会到大城市看大医院,条件不好的就只能把孩子带回家,放弃治疗。


图1:王兆建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与儿童肿瘤患儿交流 受访者供图


  去年10月,王兆建与科里另外两名护士一起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参加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进修,学习实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她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带回青海,希望未来能减少家乡儿童癌症的误诊,让患儿家庭免于长途奔波。


  王兆建是拾玉儿童基金会于2020年启动的“医护进修”项目的参与之一。该项目携手山东省肿瘤医院,支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专业医护人员队伍系统培养,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荣誉感,进而提升西部区域儿童实体肿瘤规范化医疗水平。


  “捐钱支持一个孩子的治疗,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捐钱支持一个医生的培训,就能改变一个地区无数家庭的命运。”基金会创始人、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说。


图2:7月10日,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科普作家李治中

在北京介绍“医护进修”项目成果
受访者供图


  儿童肿瘤并不是小一号的成人肿瘤。“它的生物学特性和成人的很不一样,所以医生必须区别对待它们。”李治中说。

  儿童癌症的治愈率远高于成人,这让李治中相信,只要尽早发现并得到治疗,大多数儿童癌症都有治愈的潜力。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15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2.5万例。同时,中国也面临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西部地区尤为突出。截至2019年,青海只有36家医院有独立的儿科科室,儿科医生(含助理)489人,仅占当地医生总数的3.24%。


  王兆建进修的地方是山东省肿瘤医院,这是中国少有的设有独立儿童肿瘤科室的医疗机构,每年在这里接收肿瘤诊疗的患儿近万人次。

  刚到山东,王兆建就感到“震撼”。她在这里一天看到的儿童肿瘤病例,比她在家乡一年看到的还多。

  她每天跟着其他医生一起查房,看病人,记录一些她以前未曾接触过的化疗药物。

  这位47岁的医生并不奢望自己立即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癌症专家,但她希望自己至少先学会做出准确的诊断——当一个孩子来就诊,发现了一些症状时,她能判断出是否有肿瘤。

确诊是儿童肿瘤治疗的第一个难关。由于对儿童癌症缺乏系统认知,在中国实体瘤患儿平均要到3家医院才能得到确诊。

  过去,如果遇到一个孩子有腹痛,她会判断可能是肠套叠,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但经过在山东的学习和实践,她才意识到,反复出现这种症状的孩子有可能患有肠道淋巴瘤。

  她告诉自己今后遇到类似症状的患儿时,有必要要求做进一步的B超检查。

  在山东6个月的时间里,她参与治疗了300多名癌症儿童。更让她欣慰的是,她和同事的努力已经开始在家乡产生效果。

  几天前,王兆建遇到了一名5岁藏族男孩患有横纹肌肉瘤。此前她对这个病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向患者家属提供什么有用信息。

  但她在山东遇到过一些横纹肌肉瘤的病例,并在进修期间学会了如何治疗。当男孩的父母来到她的办公室,王兆建不仅向他们清楚地介绍了疾病,还提供了一些治疗建议。

  “我更自信了。”王兆建说,“我再也不担心遇到这种重症病例了。我知道该如何检查和治疗。”

  患者更是这项进修计划的受益者。当地有了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患者在家附近就能及时就诊,相比去大城市看病成本会降低不少。

  今年,王兆建所在科室已收治近20名肿瘤患儿。未来,他们还将与东部地区的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合作,还将有更多来自西部的同事参与进修计划。


文章来源 | 新华社
记者 | 袁全、贾钊
排版 | 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