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照顾好孩子才生病的吗?该怎么调整心态?

文章来源:向日葵儿童 作者:唐婧 责任编辑:dyy & lvjh 时间:2020-04-18


        『向日葵问答』是向日葵儿童的旗舰科普项目。

        第101期,我们有幸邀请到资深心理咨询师唐婧,为家长们解答关于心理调试方面的问题。


        Tips:因为无法对患者面对面进行诊断,不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的意见仅作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咨询主治医生。

01

        Q:男孩,5岁,白血病,刚开始治疗的时候情绪不稳定,哭闹厉害。请问:对扎针很抵触,会反抗和打人,这种情况怎么办?

        A:这种情况在低龄孩子身上常常发生。一方面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尽管知道治疗很重要,但在配合治疗时,意志力还是比较弱。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扎针等有创治疗在所难免,会给孩子带来疼痛,也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排斥。

        孩子表现为反抗和打人,说明内心有强烈的愤怒和恐惧情绪,可能是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有被强迫感。人在被强迫的时候,会感觉到强烈的愤怒,以及对原有恐惧的事物更加恐惧。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

        (1)向孩子细致、耐心、反复多次地解释治疗的重要性,帮助孩子理解每一项治疗的意义。

        比如:今天要打这一针是为什么?这一针打下去有什么作用?打了以后你会感觉到哪里舒服一点?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就不跟他解释治疗方面的事。孩子只有真正理解了治疗的重要意义,才会有配合意愿。

        当孩子有意愿配合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被强迫,他(她)的愤怒感和恐惧感也会大幅减少。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比如,这一针你愿意扎左手还是右手?左脚还是右脚?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当孩子拥有一定选择的权利,被剥夺和被强迫的感觉就会减少很多,愤怒感也会大为减轻。

        (3)给予孩子一些激励。可以是激励的话语,在每次孩子扎完针之后都给予他赞赏和表扬。

        也可以是精神奖励,比如每次扎完针之后都给他一个贴纸,可以把这些贴纸粘在一个小本子上,告诉孩子这个小本子上的贴纸,代表着他的勇敢指数,贴纸越多代表着他越勇敢。

        还可以是实物奖励,在孩子扎完针后,给予孩子喜欢的零食或者是小玩具。激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常换一换,避免孩子产生倦怠感。

        希望以上办法对孩子的状况有所帮助,爸爸妈妈辛苦了!

02

        Q:男孩,10岁,骨肿瘤,治疗9个月刚结疗。小孩不知道自己病情,现在孩子睡眠不好,入睡难,睡不安稳,在家时间长会烦躁,出去因为坐轮椅又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变得缺乏安全感。

        请问: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A:看起来孩子需要解决的有三个问题:入睡困难、自卑感,以及如何告知孩子病情。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 关于入睡困难:

        正常来说,孩子需要的运动量往往比成人大得多。充足的运动量,一方面可以帮助维持孩子的情绪健康;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保持正常的生物节律性,保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

        但基于当下孩子的状况,每天保持正常的运动量似乎不太可能,加之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不舒服,孩子可能情绪比较低落。

        同时,久居室内、室外活动量有限,难免会影响睡眠。这些,也是在病程当中常出现的状况。

        改善睡眠的办法,除了药物以外,可以尝试帮助孩子做睡前按摩。身体和皮肤的接触可以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帮助孩子放松和入眠。平时也可以多抚摸、拥抱和触碰孩子,这些都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更好地抚慰孩子的情绪。

        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睡前听轻音乐或者催眠引导的音频,帮助孩子放松和舒缓情绪,会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2)关于自卑感:

        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对同伴关系需求强烈的时候。他们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在意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以及自己在群体中的受认可程度。

        而由于坐上轮椅,以及治疗期间久居室内,一方面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同伴交往,同时也因为自己身体的特殊性,让孩子产生自卑的感觉。

        家长可以多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来家做客,请这些小伙伴向孩子提供陪伴和鼓励,增加孩子人际交流的机会,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家长可以提前跟这些小朋友的父母做好沟通,争取到他们父母的支持)。

        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励志的人物故事。与孩子探讨,这些人是如何穿越自己的痛苦经历,实现了不起的成长。让孩子意识到,痛苦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经历的,而我们最终都会穿越这些痛苦,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孩子对抗病魔的信心。

        (3)关于如何告知孩子病情:

        孩子的病情很难一直向他隐瞒下去,或迟或早他都会知道的。家长可能会担心,直接告知病情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打击。是的,对于孩子而言,的确需要一个心理准备过程。

        可能一开始,他还不太明白自己的状况。但日子久了,孩子逐渐会有感觉,会有猜测。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小心翼翼地向家人试探和询问。

        这时候,我们可以先让孩子说,他对于自己疾病的猜测和想法,然后我们根据他的猜测和想法去做一些补充。

        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心理状态来决定告诉他多少。不必一次全都告诉他,可以根据孩子的状况一点点来,给他一些心理缓冲的时间。

        与此同时,多鼓励孩子,可以跟孩子多分享治疗方面的成功案例,以帮助孩子保持对治疗的信心。

03

        Q:男孩,10岁,生殖细胞肿瘤。孩子十分活泼开朗,好玩,好动,2018年6月确诊,从四月发现两个月左右经历了生死考验,病情迅速恶化进了重症监护室,四次手术,穿刺和开腹,总共打了13个疗程化疗,结疗三个月后病情复发,病理为未分化肉瘤,又做手术,打了八个疗程的化疗,已结疗。请问:

        (1)治疗期间孩子每天玩手机游戏,怎么样引导孩子戒掉手游?

        (2)发病时刚上一年级,识字量也不多,陪孩子学习,听歌之类,但我总觉得孩子是玩游戏来逃避很多问题,麻痹自己,说是现在没有同学朋友,我们刚结疗也去不了兴趣班,这种时候怎样陪伴孩子度过难关?让他进入正常的生活?谢谢。 

        A:依孩子的状况来看,之前持续的治疗,确实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10岁的年纪,正好是对同伴关系需求强烈的时候。但因为疾病的原因,孩子没有办法得到正常的同伴交往。这种孤独感,孩子选择了用手机游戏来替代和弥补。

        想要减少孩子对手机游戏的依赖,需要家长投入陪伴的精力会比较大,我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为孩子创造替代性的游戏场景,并且充当他的玩伴,兴致投入地陪伴他玩。

        这个年纪的孩子喜欢智力型和趣味性比较强的游戏,不再像小时候的搭积木、玩打仗那么简单。比如:下棋、打扑克牌,或者玩一些类似于“大富翁”、“三国杀”之类的桌游,都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感兴趣的。

        六岁以后的孩子更喜欢规则感较强的合作游戏,而不再享受独立游戏了。因此,对于家长的陪伴要求也更高,他们更享受游戏过程中平等参与的同伴关系。

        与此同时,这个年纪的孩子,对于故事也保有旺盛的好奇心。家长也可以通过为他读书和讲故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孩子对于手机的依赖。

04

        Q:男孩,3岁,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天津完成了7个疗程化疗,现在口服化疗。

        请问:孩子现在吃饭要看手机,不给看不吃饭。脾气大,扔东西。我该怎么办?谢谢! 

        A:3岁左右的孩子,表达能力尚欠。长时间的治疗难免引起孩子情绪上的不适,出现愤怒、焦躁、情绪低落都是常见的情况,而孩子无法很好的通过语言表达,也缺乏情绪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会通过发脾气、扔东西等方式来表达自己情绪上的不适。

        另一方面,孩子在这一时期处于手臂肌肉发育的敏感期。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带领幼儿们玩投掷类的游戏,以锻炼孩子手臂肌肉的发展以及综合感统能力。所以,扔东西也是孩子在这一年龄段的成长需要。

        这种情况下,我们尽量以安抚为主,减少对孩子的呵斥与责怪。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玩投掷类的游戏。

        在安全的环境下,给孩子可以扔的东西,让他尽情的扔,还可以父母参与他的游戏,与他一起扔。这样一方面可以舒缓孩子的情绪,同时也帮助孩子的手臂肌肉得到锻炼,满足了孩子阶段性的成长需要。

        此外关于手机的问题,是当下绝大多数家长所面临的挑战。因为手机和平板上的内容比现实生活中精彩,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家长可以尝试用替代性的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喜欢看《海底小纵队》,那我们可以给孩子买几个剧中的玩具人物,在吃饭的时候给到孩子,让孩子带剧中的人物一起吃饭。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并且仍处在“万物有灵论”的阶段(即幼儿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会经常看见小孩子跟玩具聊天,并且乐此不疲)。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诱导孩子,替换掉他手上的手机。

05

        Q:男孩,14岁,骨肿瘤,治疗中,一切顺利。

        请问:作为一个妈妈,感觉是自己没照顾好孩子才生病的,治疗半年来,都很顺利,只是我自己时常没信心,害怕,恐惧,我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现在的状态?谢谢老师指导! 

        A:特别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听起来你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于孩子患病的内疚感,二是由疾病引起的安全感缺乏,以下我们来一个一个的探讨。

        关于内疚感,许多患者的家属都会有。总觉得自己有责任,自己做的不够好,如果当初自己做得更好,孩子就不会患病。

        但事实上,我们忽略了“命运”这个因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哪里、生长于怎样的家庭、父母都是怎样的人、母亲的孕期经历、自己的成长经历、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如何……等等。而这些我们无法选择的因素,其实都跟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但回头仔细想想,其实当时我们已经尽力了,因为种种自身原因和客观原因的限制,在当时我们也只能给予孩子那种程度的照顾。

        从这个角度看,似乎一切都是命运的不可抗力而造成,我们该责怪的不是自己,因为个人的力量在命运面前太渺小了。

        你可以选择去跟命运抗争,也可以选择学会臣服。把一切归咎于命运,我们便可以放过自己。

06

        Q:男孩,4岁,肝脏肿瘤,化疗-手术-化疗,结疗两个月。请问:

        (1)孩子现在身体状态还不错,活蹦乱跳,但是作为家长,总是时不时担心疾病复发,这时候就会害怕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乱,会沮丧。希望您给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

        (2)另一方面,孩子治疗结束未来出现在邻居和老师同学的视野,担心周围人对孩子指指点点,希望您给一些帮助建立孩子健康心理的指导!感谢!

        A:(1)关于疾病引起的家长的安全感缺乏,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做“灾备计划”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调整。

        你说,总会时不时担心疾病复发,那么,请自我觉察——你所担心的情况到底是什么,事情最坏的可能性又是什么?然后把这些你担心的事都写下来,写成一张清单。

        然后,针对种种你害怕的情况,去想应对方案——“如果这样的情况真的发生了,我打算怎么办?”把应对方案详细地想清楚、写下来。这就形成了一套你自己的“灾备计划”。

        有了这个计划以后,你便会感觉内心安定和踏实了许多。同时,你还可以随着事情的进展,不断完善和丰富你的“灾备计划”,也可以按照这个计划做一些准备,这样,可以进一步帮助你恢复安全感和控制感。

        (2)关于对孩子的心理保护,大概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平常心看待疾病这件事。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生病,只是疾病的类型不同,所以你生病是很正常的事,并且你的疾病也会痊愈。”引导孩子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疾病,可以减少孩子的不安和自卑感。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主动争取孩子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家长沟通,说明情况,邀请大家共同为孩子营造更友好的氛围。

附加问题

        Q:我是一名肿瘤内科医生,想咨询一下肿瘤内科医生要怎么进心理治疗领域,想再修一个第二专业,要读一个心理学的在职研究生或者博士,还是可以去考什么资质呢?

        A:您好,据我所知,目前国家劳动部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处于暂停状态,何时重开国考还不确定,如果您感兴趣可以注意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至于读心理学的在职研究生或者博士都很好,都会对此有所帮助。心理治疗领域期待您的加入,欢迎!


        每周我们都会邀请顶尖专家参与,大家可以在征集问题的文章中找到提问方式,向专家提问,专家老师会选取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

相关文章

所幸,我们还有孩子

《你就是奇迹:战胜肿瘤君的心理康复方法》第17天

每一天,你都会变得更好

连载唐婧、孔令雪两位作者给肿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疗愈礼物——《你就是奇迹:战胜肿瘤君的心理康复方法》。

如何调理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美国注册营养师孙凌霞为您解答住院患儿营养管理专题

奇迹从来都不缺,缺少的只是发现奇迹的眼睛

连载唐婧、孔令雪两位作者给肿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疗愈礼物——《你就是奇迹:战胜肿瘤君的心理康复方法》。

胃疼?心悸?也许你应该了解这些.......

连载唐婧、孔令雪两位作者给肿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疗愈礼物——《你就是奇迹:战胜肿瘤君的心理康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