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护士进修之路:与儿童肿瘤的拉锯战,让胜算再多一些

文章来源:温暖的 作者:向日葵儿童 责任编辑:zhengty 时间:2021-03-14

       女性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总是柔软又有力。

       治疗中,除了精准地使用冰冷的器械或是熟练地看片子、写报告,也要抚平患儿治疗以外的小毛躁;透过一层医用口罩,也传递坚定的眼神,温和的安慰。

       夜班或是术后,从味道单调的病房走出来,摘下口罩,她们也与你我一样,是女儿,是爱人,是母亲,是朋友。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儿童肿瘤医护进修项目的第一位护士高娜的故事。从青海到山东,为了守护,这份努力不辞万里。


撰稿 | 天娇
编辑 | 博雅、依伊
摄影 | 马进原
排版 | 博雅
校对 | 阿兜·兜



图1

儿童肿瘤好似多米诺骨牌

医护人员争分夺秒让它停下来


       培养一名专业的儿童肿瘤专科医生或者护士,要多年的追求与实践。相比之下,国内的儿童肿瘤却以每年新增三万名患儿的速度发展。
       这些儿童肿瘤中,除了最为人熟知的白血病、淋巴瘤,分门别类后更有个性差异较大、急需综合治疗的实体瘤。
       不同于成人肿瘤,儿童肿瘤病程发展快,治疗顾虑多。雪上加霜的是,较为稀缺的医疗资源按照地区有不同的分布,发病患儿却不会因为地域有所侧重。
       如果患儿的病痛无法就近得到诊治,整个家庭便只能不远万里地辗转于陌生的城市中。


图2

      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青海,便是如此。
      专业治疗儿童肿瘤的医疗机构稀缺,许多患儿家庭在省内多处求医,最终辗转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在这里,儿童肿瘤治疗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患儿转来的时候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部分患儿因为病情特殊,仍需要进一步转外就诊。
       医务人员们清晰地意识到,当癌细胞在孩子的身上贪婪攫取养分的时候,也在疯狂消耗家庭、社会的生命力与希望。
       儿童肿瘤的多米诺骨牌轻轻一推,想要停下来,便需要医护队伍争分夺秒,更加规范,更加专业。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高娜,就是其中的一员。


图3:认真工作中的高娜护士

打针是儿科护士的常事

压力变动力确保安全


       出生于1989年的高娜,2013年从青海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工作至今。她是一名“初级护士”。
       如同普通外科不是“普通的外科”,“初级护士”也并非“初级的护士”。
       与其他三十多名同事一起,高娜也为患儿平安健康筑起防护。平日里,她主要负责院感工作,每次打针、接触患儿体液前后,她都需要进行消毒,确保手部卫生,防止传播感染。常规情况下,高娜每日要重复40次左右的手消。
       到了下班时间,高娜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不同患儿的给药要求如何,交接班时是否有何仍要补充的内容,都要时刻复盘。


图4:工作中的高娜

       谈起工作,高娜思路清晰,表述认真。在儿科,仅打针这一件事,便有许多细节值得分享。
       儿童的血管较细,找起来并不容易,如果宝宝有点胖,难度更是陡然增加。
       避开锋利冰冷的针头是人的本能,于是针头一出现,宝宝们内心就开始不安。有时候,哄一哄可以让宝宝稍稍平静保持不动,但如果扎针以前宝宝们开始挣扎,操作难度便上升至困难模式。
       孩子因为恐惧与烦躁,不断挣扎,哭喊得满脸红、满头汗,很多时候只能几个护士一起上阵固定住好宝宝,确保安全。
       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痛苦,有时候患儿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跟着一起哭,或者变得十分急躁紧张,此时护士压力的倍增。如果还有换针的步骤,则压力翻倍。
       谈到这些患儿,高娜说,八、九个月的小孩子,也会有“记仇”的表现。见到打过针的护士,哪怕只是远远地招招手,宝宝也仿佛见到了“容嬷嬷”,把头扭过去,噘起小嘴,闷闷地趴在爸爸妈妈肩头。


图5:山肿日间病房的一对母子

       这样的宝宝,也会送高娜湛蓝色的千纸鹤或是百合花折纸,会送她画得歪歪扭扭的“最爱的护士姐姐”,或给她一个软软的拥抱;也是这样的宝宝,弱小的身躯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无法承受时,便只是想回家,抹着眼泪要躲进妈妈的怀抱。
       更大一些的孩子处在青春敏感期。在情绪和病痛的双重压力下,有些孩子会认为自己是禁锢在医院里的碎钞机,脑海里明明灭灭,偶尔闪过一了百了的想法。

从青海到山东

马步扎稳了才更有胜算


       2020年10月,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发起医护进修项目,这个项目支持中国中西部儿科专业医护人员队伍系统培养,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荣誉感,提升西部区域儿童实体肿瘤规范化医疗水平。
       高娜护士在知道这个招募后,第一个报名。最终,她与同样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王兆建副主任医师一起,作为第1期进修人员,开始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进行进修培训和参与日常诊疗工作。
       这意味着,她要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下称“山肿”)开启高强度的学习与考验。
       在山肿的儿童肿瘤病房,每一个治疗流程都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滴滴答答。从手术到干细胞移植,化疗与放疗,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天南海北的患儿,在这里接受综合治疗与全程管理。
       除了基本的住院部、人性化极强的儿童活动乐园、阳光学校及舒缓病房,这里还设置了患儿治疗日间病房,为只需白天接受治疗的患儿们提供除住院以外更加灵活的方案。即便如此,很多从外地赶来的患儿都没有正式床位,家长只能在走廊里焦急地等待。


图6:高娜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日间病房

       工作多年,在这一热火朝天的“儿童肿瘤战区”再次开始实战与学习,高娜严阵以待。
       在进修前期,她主要在住院部跟着经验更加丰富的护士通过日常诊疗的方式学习。目之所及,这些药物和治疗的复杂多样不免让人感到紧张。同时,面对陡然增加的肿瘤患儿和肿瘤类型,对于高娜来说就是几何数量增长的难度。
       “学有所惑”过渡到“学有所获”,是日常诊疗的经验迅速积累,更是“课后”的反复琢磨。
       进修后期,她在日间病房跟带教老师学习输液港的植入、PICC的维护,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知识。在儿童肿瘤领域里,这些都是实用性极强的知识与技术。
       常规的治疗需要频繁给患儿注射,这不仅会让肿瘤患儿承受极大的痛苦与恐惧,注射孔对血管的长期刺激导致血管坏死的可能也不能忽视。
       PICC作为安全的中心静脉输液工具,让静脉用药和化疗变得更加方便,也不影响肿瘤患儿正常的起居活动。可以说是有效缓解长期药物治疗给患儿们带来的痛苦的好帮手。
       但这样拥有众多好处的PICC管却需要满足一个硬性条件:护理需要极为专业的知识和操作。
       如果不能按时、按要求维护,所有的优势便会顷刻间转化为威胁肿瘤患儿健康的利刃——维护不当引起的一次感染,对于免疫力本身就差的肿瘤患儿来说,便是生命危险。


图7:《儿童白血病百问百答》配图
插画师:勺子


       在进修的三个月里,她学习着,救治着,也送别着。
       高娜说,自己在进修期间的第一次崩溃,是看到一个只有6个月大的婴儿的离开。孩子离去的那一刻,无力感仿佛潮水,向自己涌来。
       她印象极为深刻的,还有一个在日间病房进行治疗的家庭。
       大部分的患儿,除了照顾在侧的家长,午间会有家人来送饭。但这个三岁男孩的病床旁,只有他的妈妈。因为经济的原因,孩子父亲则一直在外打工,只有母亲陪伴治疗。
       有一两次中午,一脸疲惫的妈妈饿极了,只能拜托高娜临时照顾一下自己的宝贝,出去用几分钟潦草地泡个面将就一下。
       工作日期间要陪孩子治疗,这位妈妈只能在周末抓紧时间打工,维持基本生存。
之前,高娜接触更多的是儿科消化道、呼吸道的孩子们,短暂的哭闹以后似乎总有释然和轻松,日子还可以继续,一家人还可以大手拉小手,笑盈盈地离开病房。
       可在儿童肿瘤面前,却是每天与死神的较量。她明白,更好的诊疗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基本功这一“马步”扎实了,“接招”时才更有胜算。
       2021年春节前,高娜结束了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三个月的进修,回到了青海的工作岗位。这一段高强度却又收获满满的经历,让她变成一位更有力、更专业的守护者。下一步,她会把所学所闻与同事们进行分享,更会继续实践。
       高娜说,希望自己的所学所为,能让青海本地的“小战士”和家长们,在与病魔的拉锯战中,胜算能够多一点,再多一点。
       医院儿科病房里,还有许多像高娜这样的女性医务工作者。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久经沙场的老手,她们总是又温柔又坚定地冲在第一线救死扶伤。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高娜护士的故事是个人的亲身经历,也是奋斗在一线的女性医务工作者的真实缩影,让我们一同为所有的女性医务工作者鼓掌,女性的力量,应该被更多看见!


相关文章

公益组织最大的价值,就是凝聚社会力量,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第5年,对基金会而言也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

导演手记|当镜头对准一个个小光头

纪录片导演秦奕威和他的团队,跟随我们公益项目的脚步,记录拍摄了一些画面,感谢与我们同行的公益伙伴们。

透明指数满分,科普新书助家长一臂之力|21年12月报

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12月月报出炉啦,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工作吧!

别被“平均水平”蒙蔽双眼 | 2019年9月

不是有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才有希望。葵花籽们,一起加油!